哲学评鉴
Chinese Philosophical Review
最新录用
论文存档
综述与书评
投稿
编辑部
最新消息:本刊自2022年4月1日起,采用新投稿系统: https://easychair.org/cfp/cpr2022 (如果不熟悉easychair,参考投稿指南)。
《哲学评鉴》宗旨:推动中文哲学界的同行匿名评审(blind peer review),促进学术公正。欢迎投稿支持!
为何投稿?
一、你的论文被《哲学评鉴》录用,不影响在其他学术期刊上发表——我们会充分尊重其他学术期刊的版权,等待你的论文在其他期刊正式发表后,再在线刊载你的论文,注明期刊发表信息。
二、《哲学评鉴》对论文字数不作要求,长短皆可,包括6000字以下或12000字以上的学术论文。
三、《哲学评鉴》平等对待一切投稿,包括本科生、硕士生的投稿。
四、无论你的论文是否被录用,你会获得同行在不知道你是谁的情况下对你论文的反馈——没有任何人情因素的反馈。
五、我们建议审稿人尽可能提供建设性反馈,有助于作者修改论文,或者有助于作者认识到最好放弃这篇论文。
六、如果你的论文被录用,我们不但会在线刊载你的论文,而且会刊载审稿人的审稿意见,让更多人了解同行如何积极地评价你的论文。我们也会在社交媒体进行转发,并在适合的情况下向他人推荐,使你的论文获得更大的可见度。此外,我们也会定期从已发表的论文中匿名投票选出一些优秀论文,列入“优秀论文”栏目。
七、如果我们跟一些学术期刊合作,将推荐被录用的论文给这些期刊(最终由期刊编辑决定,同时也尊重审稿人意见)。当然,如果你只打算在《哲学评鉴》发表,我们非常欢迎。
八、一旦你的论文被《哲学评鉴》录用,你将被列为《哲学评鉴》审稿人(如果你愿意)。
九、如果你的论文没有通过同行匿名评审,编辑和审稿人将永远不会知道你的身份,也保证不以任何形式盗用你的论文(请保留email投稿记录以及我们的收稿确认信)。
匿名评审
为尽可能避免学术发表中的偏见和人情,《哲学评鉴》实行三盲审稿制——在论文录用之前,责任编辑和审稿人都不会知道作者身份,作者也不会知道审稿人身份(《哲学评鉴》会尽量扩大审稿人范围)。如果论文被拒,责任编辑和审稿人永远不会知道作者身份。此外,我们将尽可能邀请同一小领域专家审稿,避免外行评审内行的论文。参见作者指南和审稿流程。
我们意识到同行匿名评审制度有一些弊端(比如一些原创性很高的好论文未必得到审稿人的赏识,但这属于英文说的human error,任何审稿制度都会有这个问题),但与外行评审、非匿名评审相比,《哲学评鉴》更认可同行匿名评审。
协调人(2023年9月-2023年12月)
胡星铭(南京大学)xingminghu99@gmail.com
编辑助理
范震亚(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)zhexuepingjian@outlook.com (主) cphilpapers@gmail.com(备)
注:编辑助理接收和处理投稿,回答投稿问题,通知审稿结果,是作者和责任编辑的中间人,承诺跟作者和责任编辑保持及时、友好的沟通。
责任编辑(拼音顺序): 2023年9月-2023年12月
李庭绵(澳门大学)
刘晓飞(武汉大学)
刘玮(中国人民大学)
欧阳霄(北京大学)
任远(中山大学)
唐浩(清华大学)
张明君(复旦大学)
张小星(云南大学)
郑伟平(厦门大学)
注:责任编辑实行轮班制,每次3-4个月。请不要将稿件投给责任编辑。但如对《哲学评鉴》有任何意见和建议,请与责任编辑联系,责任编辑将一切意见和建议转发给编委会。
编委会(拼音顺序)
程炜(北京大学);樊达(武汉大学);方卫(山西大学);高洁(浙江大学);顾知巍(复旦大学);何宝申(苏州大学);何繁(四川大学);胡星铭(南京大学);蒋运鹏(清华大学);赖长生(上海交通大学);李海超(南京大学);李庭绵(澳门大学);梁亦斌(北京师范大学);刘晓飞(武汉大学);刘玮(中国人民大学);欧阳霄(北京大学);任远(中山大学);施璇(上海社会科学院);唐浩(清华大学);王纬(复旦大学);魏犇群(中国人民大学);吴东颖(中科院哲学所);尹洁(复旦大学);张明君(复旦大学); 张文俊(华南师范大学);张小星(云南大学);张子夏(上海交通大学);赵斌(北京大学);赵海丞(厦门大学);赵新侃(上海交通大学);郑伟平(厦门大学);周理乾(上海交通大学);
注:编委会成员的职责是:给《哲学评鉴》提供改进建议,每年至少审稿2次(如受邀审稿),推荐审稿人(如果责任编辑询问);推广《哲学评鉴》,吸引更多投稿;评选优秀论文。
审稿人(拼音顺序)
蔡文菁(上海交通大学);陈路 (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);池泽宇(北京大学);方博(北京大学);葛四友(武汉大学);何朝安(东华大学);黄笛(鲁汶大学);林垚(上海纽约大学);刘畅(上海交通大学);刘畅(中国人民大学);刘闯(复旦大学);刘未沫(中国社科院);毛鑫(中山大学);米建国(台湾东吴大学);汤志恒(华中科技大学);滕璐(上海纽约大学);王聚(复旦大学);王巍(清华大学);王纬(复旦大学);杨小刚(中山大学);叶峰(首都师范大学);展翼文(北京师范大学);朱佳峰(中山大学)
注:此名单是除编委会之外承诺为此项目审稿并愿意公开列名的人,截止2020年4月5日,此后为本刊审稿的人不再此列出(为了避免作者猜测到审稿人身份)。编辑在寻找审稿人时,不以此名单为限制,也不以此名单为优先,可以寻找任何适当的审稿人。
友情支持(拼音顺序)
陈嘉明(上海交通大学);陈乐知(台湾大学);代海强(北京师范大学);馮耀明(台湾东海大学);Chad Hansen (香港大学); 高山(山西大学);郝长墀(武汉大学);江怡(山西大学);李忠伟(浙江大学);刘创馥(香港中文大学);刘晓力(中国人民大学);刘鑫(南京大学);陆俏颖(北京大学);南星(北京大学);任会明(山东大学);苏德超(武汉大学); 史偉民(台湾东海大学);唐热风(北京师范大学);王华平(山东大学);王球(复旦大学);王维嘉(复旦大学);吴天岳(北京大学);徐强(西南民族大学哲学学院);徐英瑾(复旦大学);郁振华(华东师范大学);张建军(南京大学);张伟(中山大学);郑辟瑞(南开大学);郑辉荣(厦门大学);赵斌(UC, Irvine);钟磊(香港中文大学);增加中...
注:友情支持者是认同本项目基本理念的人。如果你愿意在此列名,公开表示支持,欢迎跟编委会任何成员联系,或者联系cphilpapers@gmail.com。如果编辑碰到问题(比如一时找不到适当的审稿人,需要关于如何改进《哲学评鉴》的建议),可能会向友情支持者求助。友情支持者可以帮助编辑,但不需要承诺对《哲学评鉴》提供任何帮助。
合作期刊
1. 《清华西方哲学研究》(期刊官方声明;PDF)
2. 北大《外国哲学》(期刊官方声明)
3. 上海交通大学《法兰西思想评论》(期刊官方声明)
4. 四川大学《生命哲学研究》(期刊官方声明)
5. 复旦大学《现代外国哲学》(期刊官方声明)
6. 北京师范大学《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hilosophy》(期刊官方声明)
7. 《伦理学术》(邓安庆主编);
8. 《认知科学》(刘晓力&梅剑华主编)
注:如果有期刊愿意合作,可与编委会任何成员直接联系,或发送消息至cphilpapers@gmail.com。目前已有其他期刊在考虑合作的可能性。
除了另有协议外,《哲学评鉴》保留一切版权 @chinesephilpapers